“解决新能源车险的一些问题,关键是在降低运行成本,比如降低出险率、降低维修成本。”尹江鳌说道。
王毅外长代表中国,对金砖各国的忠告,就差当场点名印度了。
在不久前举行的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上,王毅外长有句话值得注意——
“抵制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和政治化、工具化图谋”。
【王毅主任出席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】
打眼来看,这应该说的是美国,但同时也是暗示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。
今年1月,两名巴基斯坦公民在该国境内被印度特工暗杀。事后,一名巴基斯坦高级官员表示,有证据表明,印度在巴基斯坦一些地区支持恐怖组织,并为他们提供资金、武器和训练。
当时有巴基斯坦记者就此事向中国外交部提问,中方就第二个情况进行了回应,强调“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,中方坚决反对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”。
还没完,去年12月,一名“俾路支解放军”头目向巴基斯坦方面投诚,他向巴方透露,印度长期暗中支持俾路支省的恐怖活动,并向当地的分离主义势力提供资金、物资等支持。对此,中国外交部也做出了同样的表态,并加了一句话“为一己私利支恐用恐、纵恐养恐,这样的做法损人不利己”。
【中方表示,坚决反对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】
可以说,中方这里几乎就差点名印度了。大家都知道,中方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有多个大型的投资项目,而这些项目则长期被印度方面视为“眼中钉”,欲除之而后快。而印度使用的手段之一,就是支持当地的恐怖和分离主义势力。
俾路支省位于巴基斯坦西部,紧邻伊朗,东望印度,是该国面积最大的省份,也是该国发展最落后的地区。1947年印巴分治后,该地区就兴起了分裂主义势力。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,由于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的抵抗武装,所以苏联也暗中支持俾路支省的分裂势力,“俾路支解放军”得以建立。911事件后,美国也曾一度扶持该组织,以获取阿富汗塔利班的情报。
除了“俾路支解放军”,该地区还有多个具有分离主义或恐怖主义性质的武装组织,这里就不一一概述了。近年来,随着中巴经济合作的发展,尤其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在当地的铺开,俾路支省的恐怖组织开始把矛头对准中国项目和中国公民,制造过多起惊天大案。
【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位置】
他们主要担心两件事:第一,中巴合作会加强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权力,手里有更多资源的中央政府会加强对俾路支省恐怖组织的打击;第二,中国在俾路支省的项目会给当地带来繁荣,而“繁荣”这种东西,恰恰是这些恐怖分子们最不希望看到的,因为这会严重削弱他们的组织基础。
而关于印度暗中支持“俾路支解放军”等组织的说法,其实早已有之。
巴基斯坦情报局就曾明确指出,印度通过位于阿富汗的外交机构为其提供经济资助和武装培训。另有证据表明,在苏联解体后,一度失去资金来源的“俾路支解放军”就是靠印度才维持下去的。2016年,被巴方逮捕的印度高级军官贾达夫曾承认,他参与曾策划在俾路支省的多起破坏活动。
【俾路支解放军把矛头对准中国项目和中国公民,制造过多起惊天大案】
印度一边高呼“支持反恐”,批评其他国家打击恐怖主义不力;一边自己却纵容、支持恐怖主义势力在邻国搞破坏,这就是中方谈到的“双重标准”。
当然,中方谈到的“双重标准”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。在对待“俾路支解放军”的问题上,印度的态度一直处于模糊状态,绝大多数时候保持沉默,也一直没有将该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。
这种消极的态度,与去年秋季在加拿大、美国曝光的几起与印度有关的刺杀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事实表明,在对待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立场上,印度是“看碟下菜”。
【在对待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立场上,印度是“看碟下菜”】
去年9月,加拿大方面突然爆出猛料,称锡克教领袖尼贾尔6月在温哥华地区被枪杀一事与印度有关——正是印度政府给刺杀者下的“订单”。此事导致印加两国关系迅速跌入冰点,双方互相驱逐外交人员,莫迪政府坚称此事与印方无关。
11月,美国方面也公布一份情报文件,其中指出一名印度情报机构的“高级外勤人员”策划一起针对美国籍锡克教领袖潘农的刺杀。随后印度方面反应迅速,印方承诺将“严肃对待该事件并展开调查”,莫迪亲自出面接受西方媒体专访,并澄清“印度致力于法治”“对海外极端组织的活动深感忧虑”。
对待中巴等邻国的反恐呼声,印度“装聋子作哑巴”;对待加拿大捅出的猛料,印度不聋不哑了,但还是坚决不认错;而等到美国发声时,印度直接就学乖了,赶紧低头,不敢说一个“不”字……
可以说,印度在反恐问题上的“双重标准”的本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以小见大,这实际上也是印度这个国家在外交问题上的一贯秉性:在印度眼里,在最大化的利益面前股票短线操盘,根本就没有所谓“标准”可言。